(资料图片)
第七届“数字丝路”国际会议9月4日在北京开幕,领导“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的中国科学家团队正式发布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地球大数据助力“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报告,为该计划实施7年的工作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
这份最新出炉的报告展示“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在利用科技创新推动“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中的探索和实践,充分揭示数字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价值和广阔前景,开拓新兴技术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良好借鉴。同时,该报告还指出目前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强调只有通过多尺度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性,呼吁加强“一带一路”区域的科技合作,共同开展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估方法研究,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知识、技术的全面共享。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主席郭华东接受记者采访介绍说,“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经过7年实施,已收获一系列重要进展和成果,其中包括“一带一路”地球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一带一路”环境资源评估技术方法体系、“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估模式等核心成果。
——“一带一路”地球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方面,包括地球大数据高效存储与检索子系统、综合决策支持子系统、决策信息产品生产子系统、数据信息可视化子系统4套可实际运行系统,实现3种核心信息和决策支持技术能力,即PB级地球大数据存储与检索服务技术能力、面向决策主题和确定决策群体的拓展性决策支持技术能力、固定周期与应急双模式决策信息生产技术能力。
该系统紧密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的17个目标,以地球大数据以及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维基百科等机构的全球统计数据为基础数据源,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体系的分析,完成各种数据产品的解析和预处理、多源数据的融合计算,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标量化评估。
——“一带一路”环境资源评估技术方法体系方面,构建自然资源调查与检测、环境评价、气候模拟及极端天气危害、人类活动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范式,服务于“一带一路”地球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
其中,在自然资源监测方法体系上,生产的数据产品中,针对非洲现有耕地数据产品精度低、不同地区耕地提取限制因素的差异性,以农业生态分区数据为基础,分区域构建高分辨率耕地提取方法,并已赠送非洲相关国家。
——“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目标评估方面,地球大数据支持全面监控动态的陆地、海洋、大气和人类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支持。“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团队已完成多个利用地球大数据方法监测和研究不同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案例研究,强调地球大数据和相关技术的价值,举例说明能使人们更有效理解和解决可持续发展目标及相关问题的分析工具。
其中,开展了中亚区域生态环境健康和脆弱性评价、“一带一路”重大工程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利用地球大数据对亚洲象栖息地森林损失进行监测与评价,并在突尼斯取得空间考古新发现等。